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。这是孔子在《论语•述而》中的一句名言。其意是说,不是通过正当的手段而得来的富贵,在我看来好像过眼浮云一样形同虚无。我们现在所应用的成语“富贵浮云”,就是由这句话引申而来的。
富贵浮云,体现了不慕名利、贫贱不移、重仁为善、重义求实的可贵品格。
中国有句俗话:功名和金钱是身外之物,生不带来、死不带去。生前享尽荣华富贵的人,撒手人寰之时,不都是两手空空吗?正如《红楼梦》第一回“好了歌”中所说:世人都晓神仙好,惟有功名忘不了!古今将相在何方?荒冢一堆草没了。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金银忘不了!终朝只恨聚无多,及到多时眼闭了。
唐代刘禹锡在《乌衣巷》一诗中写道: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“王谢”乃东晋的王导、谢安、他们都做过宰相。是当时显赫的贵族。然而,随着时日的推移,这两家的豪华气势早已荡然无存了。曾在安徽省九华山看到过一首《万世叹空歌》,其中说:世间多少穷了富,也有多少富了穷。金也空来银也空,死后何曾在手中。
刘禹锡的诗句和《万世叹空歌》,形象而深刻地说明:任何人都无法永久保住富贵和权势。贪恋富贵无度,到头来只能是一场黄梁梦。
“君子不患位之不尊,而患德之不崇;不耻禄之不夥,而耻智之不博。”《后汉书•张衡传》意思是:君子不担忧地位不尊贵,而担忧品德不高尚;不以傣禄不多为耻辱,而以智慧不广为耻辱。确实如此,思想境界高尚的人视金钱和权位如过眼烟云。他们安贫乐道,看重的学识才干和道德情操,致力于为人民和社会多做实事,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充实与丰富。
我们推崇富贵浮云的品格,当然,并不否定人们对富与贵的追求,关键是要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去对待它,以劳求富则荣也,以义取贵则耀也。那种在虚荣心和私心驱使下见利弃义、损人利己者则可卑可惜也。把名利看淡一些有利于抛掉包袱,在人生的光明之路上坦荡潇洒地迈步向前。
邹韬奋有句名言:“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,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,彻底想起来,名利都是身外之物,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,使社会上的人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,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。”相信,富贵浮云会成为很多人修炼的目标和生活的准则,也会启示、激励我们坦荡地面向未来。